新高考3+1+2模式怎么选科比较好

飞雪百科网 54 0

新高考3+1+2模式怎么选科比较好

新高考改革后,选考科目采用等级赋分,等级赋分就是其中3+3模式高考省份,等级赋分是根据某一考生在考生群体中的相对位置来对其进行评价。那么,新高考3+1+2模式怎么选科比较好呢?

新高考3+1+2模式怎么选科比较好 第1张

新高考3+1+2模式怎么选科好

在考虑选科时,首要的是考虑自己的兴趣。新高考相比于之前的选科模式,在选择科目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因此可以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以后再进行选科。

如果仅仅是对一门学科感兴趣,但是自己并不擅长这门科目,在多次的考试中这门科目并不能成为自己的优势反而是自己的短板,那么在选科的时候这门科目应该慎重考虑。可以考虑尽量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这样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总体成绩。

每个学校的师资力量不同,部分高中无法重点建设所有学科组合;有些学科组合报考人数较多,想拿高分不容易。学生需在符合自己专业方向的前提下,选择本校重点建设或能发挥自身优势的科目组合。

新高考等级划分标准赋分标准

赋分制就是将选考科目的考试成绩,按照从高到低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A等级15%、B等级35%、C等级35%、D等级13%和E等级2%,对应赋分区间分别为:A等级86—100分;B等级71—85分;C等级56—70分;D等级41—55分;E等级30—40分,转换基数为实际参加该选考科目组合的人数。

新高考等级赋分标准是什么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选择性考试科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考生首先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选择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中选择2门。

高考总分值设置为750分。考生总分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

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以每门150分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中外语科目含听力考试30分。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均为100分,其中物理、历史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科目以等级分计入总分。

新高考政策详细解读

“3+1+2”模式包括国家统一高考语文(汉语)、数学、外语(含笔试和听力)3门科目,及考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3门科目。其中,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考生首先在历史、物理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作为首选考试科目,然后在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作为再选考试科目。

“3+1+2”模式,其中,语数外为“3”,采用全国卷,考试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其中外语包括英语和其他一些语种,不分文理科,特别是数学,采用同一张试卷,和以往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不一样,每科目150分。要科学规划选择性考试。首选“1”物理或历史就是选择人生方向。学生可以选择物理,也可以选择历史,这两科都是100分,考试成绩以原始分纳入高考成绩。化学、生物、政治和地理四门选考科目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需要选择“2”门进行考试,“2”门再选科目按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选择性考试每科分数都是100分。

新高考等级赋分制真的公平吗

赋分制让学生们觉得选择与运气比努力更重要。

1、高考,中考都存在压线可能不录取的情况,是因为录取分值的区分度太低,同一分数人数多,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更加细化,提高分值的区分度,给孩子更加公平的赋分制度。这个3分一档,把本来应该更加细化的分值,改革得更加粗糙了,导致人为的不公平。所以这个3分一档,模糊区分度,好像是搞反了方向。

2、趋利避害,选择容易得分的科目,导致学霸相互踩踏。试点省发生弃选物理现象,就是这个赋分制直接导致的后果。大家纷纷弃选物理,导致只有少数学霸选,但是按照赋分制,总有某学霸最后一名,即使得90多分,也要赋值成40分,这踩踏也是极其惨烈的。

总之,中国高考是国家选材培养的重要手段,是国家教育的头等大事,也是所有家庭的头等大事,一个新的方法,制度的推行,直接影响国家因材施教的总体策略,也直接影响到千家万户,影响社会和谐,绝不可草率推行。

赋分制的优点

缩小科目难度不同造成的分数差别

比如我选物理,却只考了70分,另一位同学选历史考了90分。如果就将原始分数记录较终高考成绩,那么这个70分和90分的可比性到底有多大呢?

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物理比较难,我的物理分数是考试的较,而由于历史这次出题比较简单,90分可能只是全体历史考生的中间成绩。如果就将原始分数记录高考总分,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利用赋分制之后,就不注重学生的原始分数到底多少,而是利用学生在所考科目里的名次进行赋分,不管考多少分,你得相对名次是展现你真正的实力的,这相对就比较公平了。

缩短由考试难度不同造成的分数差别

不仅是不同科目之间分数不好比较,即便是同一科目两次考试之间的成绩也不能单纯的比较高低,因为两次考试的难度不同。

这很好理解,比如同一个班级里面,一个学生的某科考试,这次考了70分,下次考了90分,家长就认为成绩进步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第一次可能题目比较难,70分就是全班第一了,第二次题目比较简单,90分可能只是中间成绩。所以不同场次的考试由于难度的不同,也很难直接比较原始分数。而进行赋分制后,是由每次在班里的名次进行比较,这相对来说就合理很多。

赋分制的缺点

没有考虑不同选科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别

举个例子,选物理的有50位同学,这50位都是学霸。选生物的也有50位同学,但这50位同学成绩都只是中等或靠后。那么,选物理的较后一名同学的能力也比选生物同学的能力要强。但是赋分制之后,选物理的较后一名同学的成绩是40分,选生物的的同学成绩是100分,这显然不公平。

没有考虑选科人数对赋分制的影响

如果某一科目的选科人数比较少,那么这一门学科的学生在赋分上就会比较吃亏。

举个例子,由于物理是高中阶段公认的难学科目,所以在新高考下选物理的学生明显减少。假设选考物理的就十人(例子有点极端,为了好解释),那么第十名同学哪怕考了90分,较终也只被赋为40分。这显然也有失公允。

其实,新高考下选物理的同学越来越少,不仅仅是因为物理难度大,上述两个原因也是导致这个结果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