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建议取消博士后申请年龄限制究竟什么情况

飞雪百科网 41 0

委员建议取消博士后申请年龄限制究竟什么情况

近日,一则消息有关于“取消博士后申请年龄限制,提高对博士后的资助强度及规模,减少对博士后‘类学位’式的管理制度。”在今年,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戚益军的提案关切。

委员建议取消博士后申请年龄限制究竟什么情况 第1张

委员建议取消博士后申请年龄限制什么情况

近年来,现有博士后制度的一些政策和措施与我国发展阶段不相适应,如年龄限制、资助情况及管理制度等,需要适时进行调整,使博士后制度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015年,国家出台政策将博士后人员招收年龄从40周岁下调到35周岁。根据人社部的相关解释,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

戚益军建议,取消申请博士后所需年龄(35周岁以下)及获得博士学位后年限(3年内)的限制。他表示,近20年来,我国每年博士毕业人数和进站博士后人数增长迅速。2022年,我国博士毕业66176人,进站博士后5.9万余人,从事博士后研究已成为博士毕业生的首要选择。取消年龄限制将为“高龄”博士毕业生及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科研人员提供发展机会,也有利于满足科研及创新需求,鼓励“终身学习”和“万众创新”。

同时,戚益军也观察到了博士后资助的强度和覆盖面不足的问题。2022年度,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3880人,占进站博士后人数的6.6%;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以下简称“博新计划”)资助400人,占进站博士后人数的0.68%,资助强度和覆盖面远不能满足博士后工作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他建议将博士后科学基金融入博新计划,并大幅提高博新计划的资助规模,使5%-10%的进站博士后(约3000-6000人)可获得博新计划的资助,并将资助改为3年75万元,主要用于博士后的个人待遇。

同时,拓展博士后资助渠道,鼓励社会力量设立各类博士后基金。

除此之外,戚益军还建议减少对博士后“类学位”式的管理。在戚益军看来,“类学位”式的管理制度带来了一系列非必要措施,为博士后培养设置了不必要的限制。

他建议,放宽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和对可招收博士后的导师的要求,无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可申请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在条件成熟时,以博士后合作导师资格准入制度补充或逐步取代现行博士后流动站制度;同时,严格控制和规范在职博士后和师资博士后的招收和培养。

博士后一般读几年

博士后最少是2年。博士后,是指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学科研究的工作职务,一般是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研究的人员。需要注意的是,“博士后”不是学位,而是指获准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博士学位获得者。

博士后是指一些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在成为正式的专职研究人员之前,经过竞争获得的有关部门提供的津贴,在较高的研究机构做过一段研究工作,取得科研经验。

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特点

(1)“博士后”表明的是一种经历。博士是最高学位,不能把“博士后”看成比博士更高一级的学位,对博士后研究人员不能再授予其它任何名义的学位称号,同时“博士后”也不是专业技术或行政职务。

(2)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从事科学研究,而这种科研工作往往具有探索、开拓、创新性质。

(3)博士后研究人员是国家正式工作人员,而不再是学生。他们在博士后研究期间要与其他正式职工一样计算工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待遇外,还享受同本单位正式职工一样的各种待遇。

(4)博士后指的是一些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在他成为正式的专职研究人员之前,经过竞争而获得有关部门提供的津贴,在一所水平较高的研究机构做一段研究工作,以取得科研经验。一般称这些人为博士后研究人员,简称“博士后”。

博士后进站的好处

(1)可与进站单位建立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

在站期间如果你确实对设站单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了被认可的成绩,你就可以与进站单位建立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

(2)拓展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从高校博士进入中科院研究所的博士后,可以对科研、学术、项目等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博士期间,认为搞科研就是推公式,写论文。博士后进站期间明白了“学术≠项目”的道理,可以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有更清晰的认识。

(3)切身利益的体现

博士后进站可以解决配偶的工作调动问题,解决本人的副高职称,博士过渡后工作单位的重新选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