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是大专还是本科 有什么优势专业 如何

飞雪百科网 14 0

在清华校园里,为什么会出现一群退伍老兵?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兵的‘难度’超过了参加高考、考上清华。每年有3300多人考上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但每年能选择投笔从戎的清华人大约20人。”清华的退役老兵张毅成感慨道。 

贾娜被称为“清华第一女兵”。入伍前,她和大多数清华女生一样,每天奔波于教学楼和图书馆之间,喜欢漂亮衣服和流行的打扮。“骑车经过校园主干道,我看到2020年大学生应征入伍报名通知。我告诉自己,也许可以去试试。” 

报名、体检、政审,一切都忙完后,她才将当兵的消息告诉亲朋好友。很快她的手机就被打爆,无一例外,大家的问题都是:“为什么要去当兵?”有传言说她当兵是为了钱,有人说她成绩不好,更离谱的还有人说她“当兵是为了减肥”。 

清华学生当兵是不是“作秀”?先看这样一组数据:从2020年开展征召义务兵工作以来,清华大学已有134名同学应征入伍。目前,退役返校的88名同学全部被评为优秀士兵,30人在部队立功,31人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另有22人入伍前已经入党),7名同学转为国防生,有20多名退役同学担任辅导员。 

清华学生到部队是不是为了“镀金” 

“晚上躲在被子里悄悄地吃馒头,真是最幸福的事。”因为在部队训练强度太大,清华学子杨淇耀到了晚上扛不住饿,会“偷”吃馒头,而这个1993年出生的南方小伙子,入伍前本不爱吃馒头。 

他介绍,在部队吃饭要节约粮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一次吃饭,一名战友还剩半个馒头,吃饭结束时间就到了,情急之下他把馒头扔进了泔水桶里。被发现以后,所有人坐回了自己的位置,班长把泔水桶里的残渣分到每个人盘子里,然后统统吃掉。 

清华学生当兵,在部队中算是少数,杨淇耀直呼“压力山大”。 

压力首先来自清华大学这个“标签”。用贾娜的话说,入伍之后经常听到诸如“清华大学生了不起吗”之类的质疑。 

刚来时,连里新兵老兵都有意避着她。全连只有二楼洗手间一个热水器,而大家住在四楼。于是她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把全连的热水打好。5点半以后当战友们陆续起床时,已经可以看到四楼走廊里摆放整齐的50多个热水瓶。 

3个月新兵连生活结束后,她被分配到海军东海舰队航空兵某通信站学习报务专业。 

练习击键时,听班长说击键一定要重。有一次,她的十个手指全被击破,键盘上滴满了血却毫无知觉。 

“年终评比,因为各方面表现突出,我荣立三等功,是中队有史以来第一个荣立三等功的义务兵。”贾娜说。 

当兵是不是为了“特殊待遇” 

清华学生当兵有什么好处?有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国家补偿学费、优抚待遇、复学赞助、清华资助等,合计约19.42万元。此外,还有公务员、事业单位的考录优惠,非京籍退役大学生士兵复学后完成学业且被本市用人单位接收的,可办理进京落户手续。 

不过,他们果真是冲着这些待遇去的吗? 

1995年出生的陈宇是一名退伍老兵,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我们当兵为了钱完全是误解,清华学生做家教赚的也不少。”对很多清华学生来说,当兵意味着一种情怀。 

1987年出生的周浩也是一名清华退伍老兵,2021年毕业于新闻与传播学院,如今已是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的一位乡镇党委书记。 

周浩和妻子陈熹都是退伍老兵,他自豪地表示:“她是法学院的师妹,我记得她跟我讲过,当过兵的女生基本上就只看得上兵哥哥,她喜欢我身上的军人气质。” 

硕士毕业前,周浩报名参加选调宁夏工作,他把想法告诉恋人陈熹后,对方很支持。 

去宁夏工作前3个月,两人去了民政局领了结婚证。“2021年8月12日下午,陈熹送我去北京西站,去往宁夏的火车汽笛一响,我扭头看到窗外的她泪流满面,我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下来了。” 

有人质疑,他年纪轻轻就当上乡镇党委书记,是不是清华光环起了作用?周浩淡淡回应,他几乎所有的周末都用在了入户走访上,有时一个周末就走访三四十户村民,拉家常、出主意、想办法…… 

他坦言,当兵的经历对自己性格有很大的改变。把要解决的事情列在纸上,分清轻重缓急,一件件解决,完成一个事情就在后面打勾。周浩说:“做事的条理是部队教给我的。” 

清华学生去基层是不是理性选择 

大学生当兵,是年轻人脑子一热的结果,还是理性的选择? 

清华大学武装部部长熊剑平认为,如今入伍参军的同学是一个自信的群体。这些学生回来之后,领导力变得更强了,有的还回到学校带国防生。“入伍之后,我们会安排清华大学的老师走访部队,听听同学的感受和部队的反馈,鼓励同学在部队中尽快成才。”熊剑平介绍。 

曾有日本交换生经历的女孩刘婷,2021年选择了入伍参军。退役回到学校,她并没有闲着,2021年9月和2021年2月,她两次带领清华国防生赴美国西点军校交流。“2021年5月4日,我与穿着军装的他走进婚姻殿堂,晋升‘军嫂’,继续着从军梦、戎装情……”刘婷说。 

门良杰是一个爱笑的男孩,记者在清华校园见到他。与很多人不一样,当兵退役之后,为了继续留在部队,他主动转为国防生,从数学系转到了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毕业后后,到海军辽宁舰工作,随后再返回学校读研。 

“我愿意留在部队,没有热血的口号,就是有一种感情在里面,希望走这条路。”门良杰说。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一个故事,一名同学刚到部队觉得不适应,还向他抱怨称从小到大没有受过委屈。结果半年之后,主动给他发短信说自己熬过来了。这名同学还帮着部队修正了发射方面的部分程序,提高了发射准确率。 

“什么叫锤炼?就是在高温中,把铁打成钢,打出不一样的品质,内心变得强大,才能独立地面对这个社会,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在史宗恺看来,大学生入伍,是学校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部队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资源和组成部分,是培养可靠接班人与合格建设者的有效途径之一。 

史宗恺认为,学生在军营的锤炼有利于忠诚、勇气、血性、荣誉等军人突出特质的形成,全面提升素质。 

这些年,清华大学的学生选择也在发生变化,2020年入伍大学生为两人,如今已达到每年20多人;清华大学在2020年仅有16名毕业生到基层公共部门工作,2021年有220名毕业生选择通过定向选调生的方式扎根基层。去基层,是很多清华毕业生的理性选择。 

熊剑平直言,虽然清华大学当兵绝对人数并不多,但是能反映出当代青年的一种选择,体现了一种家国情怀,是青年中的榜样群体,是同学们身边的英雄。 

“我对这批同学心怀敬意,不是我教育他们,是他们在教育我。”史宗恺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