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作文预测:夫子,请听我说

飞雪百科网 36 0

先秦时期,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涌现了一批有思想有情怀的先贤大哲,他们著书立说,对当时以及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论语》《孟子》《南华经》《道德经》……深刻影响了身后两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奠定了中国民众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情感方式。


先秦诸子经典对你有哪些影响?你对他们有什么看法?你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什么感悟和联想?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完成作文,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次作文训练能比较全面考查我们的认识水平、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促使我们积极阅读,主动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活水”,还能启发我们展开创造性思维,勇于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文化名人。我们要把写作重点放在对诸子内心和思想里的那些气质和品格的的分析和赞美上,从而感受、接纳并且学习这些优秀的品质,尽可能高屋建瓴地谈及经典对民族性格、心理,文化传承的影响以及对现代生活的意义。


【佳作赏析】: 叠年三幸


先哲的精华,终究是我们三生有幸的感应——题记


人生的蜜茶,能酿造的有几人。


孔子便是,半部《论语》治天下,一曲儒学终其华。他人的评价,我不管,圣人的灵光,又有几人懂得评价,毕竟,儒道之大非天下能用,几千年的光阴注释的含义,也只能让它慢慢读懂。


修身。吾日三省吾身,能洁其身,变置天下可焉;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礼为用,己不复,人生之大境界,生当有此殊荣,死亦无愧我心。


治国。君子学道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国民忠信,邦主爱人,何患国不太平;再邦无怨,若夫邦国无怨,怎不敌于孟子之水之就下,兽之走旷也,天下孰能侵之裂之,此国之至也。


平天下。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一岸惊而天下定,一语流传终将万世平,人若之此,其死也不亡;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使人皆知之悟之,天下莫不平乎?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与《论语》交,言何能无信乎?《论语》绝不只是我们辉煌的历史中辉煌的一页,它更该是我们不朽的未来中不朽的一页,它的脚步总是超越了人类文明,历史长河在那里溯源,乾坤交汇,日月异彩。


一曲红楼演绎千百人生,一部《论语》足以贯彻万千文明,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流年,有人说睁眼便是万年,《论语》说,流年,是时光在世界中重叠的弦,其些韵律,是一个世界,乃至整个宇宙不变的规律。


我们,正在细数着那些捉摸不透的法则。


总有一天,我们,又会重新找回那本曾经的经典,就是那本指引着人类寻找它的经典。


当一个人了解到他属于这个世界,他应该读《论语》;当一个人认识到他不属于这个世界,他仍应该读《论语》。


读的是先哲的精华,也是我们一直以来遵循的法则,一直以来试图弄清楚的人生。


流年,三生有幸,我宁愿重叠在几千年前的那本经典上,一直延伸至未来。


叠年三幸,三生有幸!


【佳作赏析】: 夫子,请听我说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我们的生命就像是努力地将一块大石头推上山坡,快要到山顶时,大石头又滚下,我又得重新将它推上山坡。”这是歌德对自己劳苦命运的描述。


孔夫子,当您看到上面这段话时,您不会感到心中涌动着无法排解的郁闷吗?而我,每当看到您“生无所息”的教诲时,心中便无限绝望。


夫子,您那个时代有吴刚的传说吗?他一刻不停地砍着桂树,桂树的创口即砍即合。如果您处在那样的状况下,您是否还能保持您“进退有礼”的儒学风度?而我每次背诵《李凭箜篌引》中一句“吴质不眠倚桂树”时,都会欣慰音乐给了他休息、喘息的空间。


夫子,您的那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铭记心中,这恐怕是您得出“生无所息”结论的理由之一吧。千百年来,它催促着人们快跑,快跑,用那须臾的生命追赶日月轮回的速度,可您想过,那一刻不停追赶太阳的夸父是怎样倒下的吗?


夫子,在我们这个年代,有很多人由于过度劳累而死,他们中有很多都可以用原本应该拥有的时间为我们这个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对于这点,您又怎么看呢?


当然了,夫子,我并不赞同无谓的休息。就好像工作了一天的人拿玩命打牌当作休息一样,那只是愚蠢地消耗自己的生命。我们这个时代,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科学家王逸先生,他曾说:“作为我们这样的工作者,注定不能享受一些人能享受的乐趣,”是的,他勤勤恳恳地工作,没有一般人出入舞厅、打牌喝酒、游山玩水的休息权利,但他也会在工作之余,侍看花草,与学生谈心来休息。这使他暮年,成为了培养青年人才,支持年轻人的推前浪的“后浪”。


夫子,人非圣贤,若我们被迫去面对一个永无休止的命运,相信很多人都会丧失勇气,不如像刘墉先生鼓励他儿子一样:“当一次大考摆在你面前,你若想到有一个长长的假在等待着你,是否会觉得舒服些?”


夫子,让您门生休息会儿吧。或寄情于山水,又或纵情于天地,他对人生可能有更深的感悟。如您门生所说:“春服既成,与童子五六人,冠者六七人”沐浴那春光,岂不美哉?